賽力斯張興海:推動AITO問界實現從1到N的躍遷
【汽車焦點 資訊 原創】
作為電氣化時代的“新名詞”,國產新勢力品牌現如今的影響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越發受到外界認可;但另一方面,也在加劇著該領域的市場競爭。而在面對這種競爭的時候,AITO問界卻仍勢頭強勁,僅用15個月,成為最快完成十萬輛下線的新能源品牌,作為自主汽車市場的一員,AITO問界從剛開始的默默無聞,再到現在大放異彩,很好詮釋了什么才是厚積薄發。
“10萬輛AITO問界車型的下線,是AITO問界從0到1的突破。”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AITO問界十萬輛下線儀式上表示。同時還說:“推動實現AITO問界從1到N的躍遷,為行業、用戶和市場帶來更多價值 ”
這是賽力斯與華為跨界業務合作的階段性勝利,是雙方合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雙方高效合作的見證。
通過技術來實現和滿足用戶的體驗
回顧賽力斯與華為的跨界業務合作,我們雙方可謂是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下,順勢而為的雙向奔赴。與偉大的企業合作,才能做成偉大的事情。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擁抱變化的、守定不變的”是面對不確定時的態度,而賽力斯最重要的“錨”是“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并在此基礎上走好“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之路。
在張興海看來,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是基于用戶,要通過技術來實現和滿足用戶的體驗。場景定義功能,利用軟件定義場景,來滿足用戶的用車需求。而軟件背后的支撐是數據,數據需要在研、產、供、銷、服中產生,覆蓋了從產品論證、定義,到用戶服務的全過程,只有擅長軟件與硬件的公司跨界合作,彼此發揮長板效應,才能打造出真正全面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汽車。基于此,賽力斯汽車與華為乘勢而為的走到了一起。
自2021年開展聯合業務合作伊始,兩年多來,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緊密溝通、快速決策,最大化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和經驗,打造出AITO問界這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頭部品牌,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創新驅動企業發展,賽力斯高強度研發投入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創新研發的投入逐漸變成新勢力車企“秀肌肉”的重要指標。在張興海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場馬拉松,是重資產、長周期投入,最后一定是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多年來,賽力斯堅持創新驅動,如果沒有創新,驅動不了企業發展。
因此,在過去幾年,賽力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已經超過200億元,AITO問界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20億元。目前,依托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賽力斯在三電技術、增程技術、電子電氣架構和DE-i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為純電和增程式智能電動汽車雙重路徑奠定了技術基礎。
同時,賽力斯用20年的造車經驗和整車實力,依托于兩江智慧工廠,積極探索出“四位一體”的智能制造架構:一硬+一軟+一網+一平臺,實現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覆蓋和廠區全流程智慧運營。并結合華為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給用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
就是圍繞用戶這個中心,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為用戶帶來極致的產品體驗,從而推動企業發展。比如:每年以超過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自主培育并開發了行業領先的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DE-i),搭建軟件系統集成化平臺“星海構架”,與華為合作推出了行業領先的智慧汽車AITO問界M5、M7、M5純電版。
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
如今,AITO問界品牌已經在用戶中形成了“高端、智能”的形象,除了賽力斯與華為的強強聯合,各自發揮長板優勢之外,憑借兩個企業的基因和文化碰撞,產生超越預期的化學反應,才誕生了一系列成功的產品。
賽力斯成立37年以來,始終把“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商業成功”這“三個堅持”作為賽力斯的發展原則。依靠“三個堅持”,賽力斯實現了從刀耕火種式的生產到智能制造和質量自動化的躍遷;實現了從汽車零部件,到汽車整車,到智能電動汽車的躍遷。
在汽車產業的新變革中,技術是各大企業的競爭核心,賽力斯顯然已經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致力于提升車主的全生命周期體驗,提供高品質的智能新能源產品與服務。賽力斯也為消費者打造高性能、保安全的極致出行神器,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價值的用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