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未來,選擇坪山——共享產業發展新機遇
【汽車焦點 資訊 原創】
2023年,坪山區的經濟發展表現強勁。坪山區的GDP達到了1329.89億元,同比增長18.0%,增速位居全市各行政區(新區)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908.85億元,增長27.0%,同樣位居全市第一。2023年,坪山的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上一年的三千億元躍升至五千億元,增長34.2%,對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度排名各區第一。前五大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產值分別增長20.0%、16.3%,增速顯著。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坪山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創新驅動發展促進高端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從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到創新平臺的配套支撐,再到產業空間的絕對保障,坪山正通過構筑高質量的支撐體系,不斷跑出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體系建設加速度。
引領未來,聚焦三大核心
坪山區,作為深圳東部的產業重鎮,正以其獨特的產業導向,引領著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智能車”、“創新藥”、“中國芯”構成了坪山的三大產業方向,它們不僅是坪山產業的名片,更是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
智能車:坪山率先開展車路云網圖一體化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有立法支撐智能網聯全域開放和商業試點的行政區。以比亞迪為龍頭,已匯聚起以比亞迪為代表的300余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自動駕駛、關鍵零部件生產、核心材料研發等企業。2023年,坪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近61.3%,智能網聯汽車柜上企業產值增速達到61%,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
創新藥:截至2024年7月,坪山生物醫藥企業數量1235家,其中規上企業10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3家。全區藥品生產企業數量、藥品批件數量、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醫療器械注冊證數量等核心數據,均占全市約25%。形成了生物醫藥產業的集群效應。
中國芯:坪山區已集聚了PST、中芯國際(深圳)、富滿、昂納科技、麥捷、君正、金泰克、格芯等140余家優質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企業,這些企業涵蓋了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等全產業鏈,其中芯片制造行業產值占深圳全市比重超60%,為“中國芯”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拓展空間,打造產業新格局
坪山區在產業空間的規劃上,展現出了前瞻性和戰略性。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坪山規劃了高新北、高新南、金沙-碧湖三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共38.1平方公里作為空間承載。此外,坪山還通過“工業上樓”策略,提供1200萬㎡的產業空間,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拎機投產”“拎包入駐”的便利條件。
空間拓展:坪山年內大力實施總面積近10平方公里的產業用地整備,預計釋放4個平方公里級產業用地,為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和生物醫藥等重大產業項目提供優質連片產業空間。
向天借地:坪山城投智園等“垂直工廠”的啟動,不僅突破了廠區概念,更是集約高效、綠色智慧的體現,成為深圳工業4.0時代的示范點。
精準扶持,激發產業新動能
在政策服務保障方面。坪山在年初召開的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專門發布打造產業集群、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等“五大政策”,政策中系列舉措相互銜接、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的政策體系。如圍繞關鍵領域積極招引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支持金融業、營利性服務業等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壯大工業設計、研發孵化、檢驗檢測等業態,形成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集群。
在高端資源集聚方面。坪山推動國家醫療器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創新平臺落戶。同時,持續推動深圳灣實驗室坪山生物醫藥研發轉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學坪山生物醫藥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華南安評中心等已運營創新平臺開展產業服務,目前已與100余家單位開展技術合作。
坪山區,正以其清晰的產業導向、廣闊的產業空間和精準的產業政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共同開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戰略布局,助力創新發展
中建科技深圳坪山產業基地的建設,不僅體現了中建科技對坪山區發展潛力的認可,更是對坪山產業政策和產業空間優勢的有力響應。
中建科技產業基地位于坪山區的核心位置,毗鄰中芯國際,位置優越,是坪山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產業定位明確,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車及集成電路兩大產業的產業鏈上下游招商,以創新研發環節為主,將進一步強化坪山區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和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領先地位,推動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為坪山乃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項目目前主力推出500-1350平的科研載體,包括創新研發、創新辦公、研發總部三大類型產品。層高4.5米,荷載650-800KN/平米,目前毛坯產品為主,企業可以個性化裝修或者定制裝修。后期也會推出精裝修產品,客戶可以拎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