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新能源輕卡雙槍快充技術:18分鐘補能260公里,提升運輸效率
【汽車焦點 資訊 原創】
清晨六點剛過,昆明的天色微亮,宋師傅已經準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他熟練地打開自己那輛江淮新能源輕卡的充電蓋板,掃碼支付電費。看到屏幕上顯示的電價比白天時段便宜了五毛錢,宋師傅開心的笑了。“充一次電省下來的錢,夠買兩碗米線了。”他說道。在宋師傅看來,跑運輸的生活,就是靠這樣一點一滴的精打細算積累起來的。
從摸索到扎根
2020年之前,宋師傅開過工地上的渣土車,也做過超市的送貨員,工作不太穩定。那一年,他跟著親戚駕駛柴油貨車行駛在杭瑞高速上,來到了昆明。經過大約兩年時間熟悉當地的貨運市場,宋師傅發現了一條可行的路子。他注意到親戚使用的一輛江淮新能源輕卡,起初他有些疑慮:“這種電動的車,真的能用來拉貨嗎?”親戚給他算了一筆賬:跑短途運輸,每天大約行駛一百多公里,柴油車每個月油費要幾千元,而電動車的電費成本只有油費的三分之一不到。這筆賬讓宋師傅下定了決心,一周后,他用自己的積蓄購買了一輛江淮新能源輕卡,選擇在昆明落腳發展。
穩定的運輸模式
宋師傅的運輸業務主要依靠兩部分:固定客戶和貨運平臺的零散訂單。他手機通訊錄里置頂的是幾位老主顧,像建材市場的張老板和冷凍食品批發的李女士。每天,他優先完成這些固定客戶的運輸需求,之后才會打開貨運平臺應用程序,尋找額外的散單。這種安排讓他每個月平均能行駛5000公里左右。三年下來,這輛江淮新能源輕卡的里程表已經指向了18萬公里。
對這輛人生中擁有的第一輛車,宋師傅最滿意的是它帶來的便利:不需要踩離合器、沒有尾氣排放、也基本不需要去修理廠做常規保養。雖然車廂內部布滿了運輸留下的痕跡,但這輛江淮新能源輕卡從未在半路上發生過故障拋錨。
成本的精算與控制
宋師傅的手機備忘錄里,詳細記錄著各種與運營成本相關的數據,其中充電電價的波動是他的關注重點。他發現,夜間充電的費用比白天低大約60%,工業區的充電樁價格又比商業區的便宜30%左右。通過這些精細化的充電安排,他將每公里的電費成本控制在大約0.5元,這僅僅是之前開油車時燃油成本的一個零頭。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找到了進一步節省成本的方法。在給一位商戶運送五金貨物時,他發現客戶倉庫在夜間的電價非常低,每度電只要0.3元。現在,他每次去那里送貨卸完貨后,都會順便插上充電槍充電。“這樣既賺了運費,又能享受到更便宜的電費。”宋師傅解釋道。
面對競爭與未來規劃
如今,昆明街頭的電動輕卡數量明顯增多。“現在貨運的報價,已經不太區分是油車還是電車了,跑短途運輸的壓力比過去大了。”宋師傅分享著他的經驗。對于想入行的新人,他建議先嘗試租車,并努力建立幾個穩定的客戶關系,同時行車安全至關重要。“電動車和油車特性不同,需要熟悉它的性能再投入運營。”
對于未來,宋師傅的目標很明確。在參觀江淮新能源輕卡ES9時,他仔細打量著車輛并表示:“下次換車,就是它了。”這款車搭載的寧德時代140度大容量電池,續航足以支持他從昆明到玉溪跑個來回;其雙槍快充技術,能在18分鐘內補充260公里的續航里程,正好夠他吃一頓飯的時間。
“雖然新車價格更高,但多花的錢,半年左右省下來的電費就能彌補回來。”宋師傅在隨身攜帶的記賬本上寫下了新的目標:計劃在2026年更換新車,并專注于冷鏈短途運輸業務。這位曾經在貨車副駕上過夜的異鄉人,如今在春城昆明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方向。對他而言,運輸行業沒有一夜暴富的捷徑,有的只是通過每一度電、每一公里踏實積累起來的生活保障。